昨天,6月21日。廣西玉林終於迎來了夏至。這個節氣讓它成為了輿論關註的焦點。此前,動保人士發傳單、舉海報、默哀、行為藝術等方式,在玉林的公共場所表達他們抵制食用狗肉的意見。(6月22日人民網)
  近一段時間,有關“狗”的報道,連篇累牘,充斥諸多媒體。一個“狗”字把本已反常的夏天攪得更加熱氣騰騰。媒體看狗,網友議狗,公眾吃狗,好不熱鬧非凡。
  其實,“狗”字當道,源於廣西玉林的狗肉節。每年夏至節,玉林地區有吃狗肉荔枝消暑健身的習俗。同許多地方和民族都有各自的傳統節日飲食一樣,玉林夏至節吃狗肉,國人端午節吃粽子,臘八節吃臘八粥,在傳統節日里吃什麼,本來很正常,不足以大驚小怪。
  玉林狗肉節,引起軒然大波,最初的動機不外乎是擴大旅游宣傳,發展旅游事業。從這個角度來看,幾經渲染,目的似乎已經達到。現在,只要一提起“狗肉”,可以說是家喻戶曉,婦孺皆知。前往玉林吃狗肉的游客也已蜂擁而至,攤位費暴漲,狗肉價更高,就是一個明顯的證據。
  可事情的發展遠不止於此。由狗肉節而引發的狗該不該被人類殺戮和烹食,攪動了沉睡多年的動物保護之爭,進而導致“談狗色變”,連大街上的“狗”字都要被遮擋、塗抹,更有尋機以“夾死狗”來要挾保狗者高價買狗放生的精明人士大發“狗財”,乃至於更大範圍對“虐狗”事件的關註。這顯然已經超出了宣傳的本意。
  無論是公眾也好,商家也好,政府部門也好,做任何事情都要把握一個尺度,做事過度,往往會物極必反、事與願違。越來越聚焦的“吃狗”“保狗”紛爭,與其說是狗肉節喚醒了人們的動物保護意識,不如說是玉林狗肉節的宣傳與現實漸行漸遠。千年的傳統現在試圖去打破,有他積極和進步的一面,對民族的傳統文化同樣是一種拷問。狗是人類的朋友,牛更是人類的朋友,烹食牛肉為何沒有熱議?存在的東西就有它的合理性,何須硬要做出非此即彼的決絕定論呢?這樣的事情不做也罷,要做,顛覆傳統談何容易。
  如果說當初宣傳“狗肉節”,還多少有些新鮮感,可以彙集公眾的人氣,那麼持久的“回鍋”翻炒,勢必會香氣殆盡,再好的狗肉也會變味,無人問津。“樹欲靜而風不止”,“人狗情未了”,這又何必呢?
  文/鐘爍明  (原標題:“回鍋”的狗肉能喚起多少“食欲”�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uq76uqrzh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